首页动态
     
   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
 
通讯员:周天华       责编:孙新华       审核:宋青   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9-19 08:02:22
 

周天华,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党支部书记、司长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,强调要统筹推进育人方式、办学模式、管理体制、保障机制改革,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,对我们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、提供了行动指南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,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,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,完善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。

一是夯实育人根基,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引领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实现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”的重要论述,不断完善立德树人机制,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。通过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内涵式建设等方式,实现价值引领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“三位一体”有机结合,形成各类课程、各类要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良好态势。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育更多“大先生”,加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,推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,使教师更好地肩负起学生“引路人”的神圣使命。

二是加强整体部署,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。高校是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三位一体的集中交汇点,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、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的策源地,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牵引力和推动力。要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,以“一体化推进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工作”为主线,推动重点区域和高校围绕“两个先行先试”(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,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、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上先行先试),强化“三个有组织”(有组织拔尖人才培养、有组织科技创新、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),在“一顶一”人才涌现、“卡脖子”科技攻关、“破五唯”人才激励机制重塑、“五指山”形态高校分类发展体系构建四方面实现突破,牵引带动高等教育深层次、系统性改革创新。

三是聚焦战略急需,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。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,要想国家之所想、急国家之所急、应国家之所需,加快打造战略人才力量。聚焦基础学科领域,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(419计划),系统布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,在计算机、数学等基础学科领域推进“101计划”,强化核心课程、教材、师资、实践项目建设。聚焦战略重点领域,深化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,推进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,完善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,建强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、未来技术学院、现代产业学院、专业特色学院等育人载体,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。聚焦急需紧缺领域,布局建设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、涉外法治等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“试验区”,汇聚高校、科研院所、行业部门、企业等各方力量,探索在“大项目”中培养“大人才”的新模式。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,打造体系化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,赋能理工农医文等各类人才培养,推进教育大模型在重点领域的垂类应用,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,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内涵、提供新动能。

当前,我国已进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,我们将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、形成改革合力,更加注重系统集成,更加注重突出重点,更加注重改革实效,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,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,加快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高教力量。


文章来源:《中国教育报》2024年9月8日第01版,详情请点击http://paper.jyb.cn/zgjyb/html/2024-09/08/content_144740_17791188.htm


 
来源:中国教育报         

copyright: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 

欧帝体育版权所有         苏ICP备11037185号-1 

地址:(希望大道校区)  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(建军东路校区)  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 

邮编:224051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电话:+86-515-88168666